登录

提交

第三方登录

回到顶部

"齐眉庆瑞"绿底金字漆木匾

收藏

藏品名称:"齐眉庆瑞"绿底金字漆木匾

代:清(1616~1911)

具体年代: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

别:展览作品

具体尺寸:纵59厘米、横198厘米

述:

上款:同治六年丁卯岁孟冬月谷旦 赐进士出身钦命拣放总镇府世袭一等敢勇巴图鲁纪名提督军门愚侄韩进春为 下款:敕封承德郎例贡生吉丹先生暨德配萧太安人九旬开一双寿 男钦加军功五品衔布政司理问韩庆琳、貤封儒林郎庆珠、布政司理问庆隆、钦加军功六品衔邑庠生庆璋、候选直隶州州同庆祥立 韩进春,号万生,江西省兴国县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丙午科武举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武进士。选任甘肃西宁(今会宁县)都司。后升任江西抚标中军参将,代理南昌城守副将。韩进春曾为曾国藩手下得力干将,湘军三杰(刘典、韩进春、程学启)之一,同治年间镇守江西,阵斩太平天国孝王胡鼎文,击退太平军,屡立战功,赏戴花翎,赐敢勇巴图鲁勇号,记名提督。 总镇,即总兵,清代总兵为绿营兵正,官阶正二品,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 "巴图鲁"乃满语baturu的译音。作为赐号之巴图鲁,乃为勇将、能干之意。巴图鲁作为一种赏赐手段,大量赐封将士,发生在清朝,用作对作战官员的称号,称为勇员。有两种:一种只称巴图鲁;另一种在巴图鲁上尚加有字样,分为清字勇号如达桑巴图鲁;汉字勇号如劲勇巴图鲁两种。清初,赐巴图鲁名号并不多,且赐号者多同时赐谥。从天命迄咸丰二百余年赐号仅三十三人,而且获赠勇号者均为满人,且均为武将,嘉道间始及汉人。咸丰时间有文臣,后来文员增至十二人。同治后,赐巴图鲁名号过于冒滥,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清廷先后赏赐巴图鲁名号不下几十人,绝大多数赏赐给汉人,但只有少数人获赐谥。洋人毕乃尔也曾获得清朝赐予的勇号。 承德郎,文散官名,清正六品一律授承德郎。 布政司理问,清代从六品官,是承宣布政使司下设的内部机构理问所的属官。承宣布政使司为明清两朝的地方行政机关,意涵取自"朝廷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以下于有司"。明朝时承宣布政使司为国家一级行政区,是承宣布政使的辖区,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清朝沿袭明制,保留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 貤,音"移",意为转移、转手。貤封:旧时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给亲族尊长。 儒林郎,官阶名,清从六品授儒林郎,吏员出身者授宣德郎。 州同,官名,即州同知,为知州的副职。